中新网南宁12月6日电 (记者 林浩)能连续滞空八小时、定向灭火的救援无人直升机,可满足一个足球场照明和发电需求的新型应急救援灯,能深入洪涝现场自动排水的智能机器人,“一机多用”的多功能全地形救援车……12月4日到6日,2023年中国(广西)—东盟应急装备和技术展在广西南宁市举行,吸引130多家来自中国及东盟各国应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和协会团体参展,集中展示应急救援领域“黑科技”。
图为2023年中国(广西)—东盟应急装备和技术展现场。记者林浩摄
图为山地应急救援车。记者林浩摄
图为多功能应急救援无人机。记者林浩摄
图为用于应急救援的卫星便携站。记者林浩摄
图为用于应急救援的户外照明灯。记者 林浩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介绍,此次展览是2003年中国—东盟应急管理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参展企业涵盖预警指挥、工程抢险、基层防灾、消防器材、应急通信装备、监测设备、防护装备等领域,展出面积近6万平米,全面展示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动开展技术交流、贸易洽谈,促进中国—东盟应急管理合作向纵深发展。
图为2023年中国(广西)—东盟应急装备和技术展现场。记者 林浩 摄
装备和技术展举办期间,主办方还召开了“中国—东盟应急产业采购商大会”“中国—东盟应急产业园招商对接会”,切实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急产业互补发展,打造面向东南亚、辐射全国市场的应急装备和技术产业集群。(完)
(经济观察)中国各大银行为何密集座谈房企?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 王恩博)连日来,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中国各大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密集展开座谈。银企此时加强对接有何考量?
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信息,座谈形式既有“一对一”,也有十余家房企一同面对面的“群聊”,还有主动走访。所涉议题包括行业形势分析、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等。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要求,加快房地产金融供给侧改革。分析指出,各大银行与房企此时加强沟通交流,旨在落实金融管理部门相关部署,摸底企业融资需求,解决其中存在的难点堵点。
例如,在中国建设银行召开的银企座谈会上,房企代表在表示“融资环境逐步改善”“房地产市场仍有结构性机会,对未来仍有坚定信心”的同时,也坦言目前面临阶段性困难、流动性紧张。在中国银行的走访会谈中,房企则普遍表达了对新增投资项目贷款额度保障的关注。
回应这些关切,多家银行明确表示,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并给出针对性措施。
如中国工商银行提出,重点围绕刚性和改善性住房、租赁住房等领域,“城中村、保障房、平急两用”等三大工程,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并购贷款、银团贷款及债券承销与投资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支持房企各周期多维度合理融资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亦表示,更好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通过授信支持、投行服务、债券投资、展期和调整还款安排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改善流动性。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各银行表态积极,如保持信贷、债券等融资渠道稳定,通过全方位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改善流动性。预计后续将推出增加授信、部署债券承购等措施。
中银国际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夏亦丰也将此视作积极信号。她预计,银行大概率会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角度放宽融资,这将给房地产市场注入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参与近期银行座谈的房企范围广泛,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根据会谈情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还第一时间下发非国有房企重点支持名单,明确业务策略,确保精准滴灌。
事实上,近期中国官方推出的一系列房地产金融相关政策,已清晰体现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思路。如央行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就将“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写入其中。
易居研究院认为,“合理满足民营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这一表述比传统的“融资”表述更进一层,说明对于企业支持有更全面的思路和方式。金融需求包括了融资需求、投资需求、风险管理需求、财务和流动性相关需求等,这意味着后续各类支持力度会上升,有助于促进企业更健康发展。
李宇嘉指出,随着“一视同仁”等措施自上而下推动落地,银行“输血”将起到稳定房企资金链的作用。但企业平稳着陆、持续运营,关键还是自我“造血”。为此,要促进销售端企稳回升,提升居民端购房意愿和能力。(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