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2月6日电 (戴文昌)“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6日在兰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为3个月,至2024年3月5日结束。
楹联,俗称对联,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综合了民俗文化、对句艺术、书法艺术与制作工艺。
12月6日,观众在兰州市博物馆参观“文以载道 联接古今——兰州天水百幅馆藏明清楹联展”。九美旦增 摄
据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介绍,此次展出的楹联作品涉及作者名家50余人,其中与甘肃有关的就占近40人,如唐琏、安维峻、左宗棠、范振绪、吴可读、水梓等名家大儒。他们以饱满的热情、独特的艺术智慧、娴熟的笔墨技法勾勒出时代风采,展现书法楹联的魅力与特色。
此次展览共展出兰州市博物馆和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楹联作品近百幅,以时间为脉络,分为“翰林风貌”“名士雅集”两个单元。这些作品呈现了明清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作者的艺术创作风貌。
12月6日,展出的楹联展品。九美旦增 摄
楹联习俗,源自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出现合律对句,是楹联形成的重要标志。楹联与书法的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李周明说,书法楹联,顾名思义就是书法家与楹联的结合,人联互动、妙趣横生,字体依联而舞、内容因之变活,相得益彰、自然天成。文字与书法不仅是记录中华文明的工具与载体,更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源头活水”,此次展览让楹联文化得以更大范围的传播与交流。(完)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6日电 (王小军 刘雨珊 申凯龙)进入冬季,大批野生候鸟来到新疆巴州库尔勒市越冬。12月初,逾300只野生天鹅陆续飞抵库尔勒,这是野生天鹅连续18年来到库尔勒越冬,与此同时,还有大量野鸭、银鸥等鸟类也陆续飞抵库尔勒,城市内越冬候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进入冬季,大批野生候鸟来到新疆巴州库尔勒市越冬。(申凯龙 摄)
每天清晨,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园林绿化事务中心监察大队天鹅中队的监察人员都会在孔雀河边吹口哨,听到熟悉的哨声,河中游曳的天鹅与众多候鸟纷纷聚拢到河边,享受起监察人员特意为它们准备的越冬“营养餐”。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园林绿化事务中心监察大队天鹅中队监察人员早热古丽·木沙说:“我们是24个小时巡逻,每天给天鹅喂白皮馕,我们每天喂两次,早上一次,下午一次。”
眼下,300余只野生天鹅陆续飞抵库尔勒,这是野生天鹅连续第18年来到库尔勒越冬。(申凯龙 摄)
和煦的阳光下,穿城而过的孔雀河泛出粼粼波光,河面上悠闲游曳的各类候鸟或嬉戏、或觅食、或追逐、或鸣叫,优雅的身姿成为城市中一道灵动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欣赏。
乌鲁木齐游客王峰说:“每年的冬天,库尔勒市孔雀河里生机盎然,天鹅、野鸭子交相辉映,我每年都是回家过年,或者有节假日的时候,我都来河边喂天鹅。”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园林绿化事务中心监察大队天鹅中队的监察人员在孔雀河边吹起了口哨,听到熟悉的哨声,河中游曳的天鹅与众多候鸟纷纷聚拢到河边,享受起监察人员特意为它们准备的越冬“营养餐”。(申凯龙 摄)
自2006年冬季开始,野生天鹅已连续18年选择新疆巴州库尔勒市作为越冬地,十余年的相守使得天鹅对库尔勒留下一份独特的情结,每年秋末冬初,就会有大批天鹅前来“赴约”。近年来,随着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新疆库尔勒市已成越冬天鹅以及各类候鸟的栖息地,适宜的气候、健康的水源为野生鸟类营造了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越冬天鹅已成为了冬日库尔勒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预计元旦前后,天鹅数量会达到高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