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日前,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拟表彰对象的公示》,拟对83名国家卓越工程师、50个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表彰。
说起工程师,很多人会联想到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车间、工地忙碌的身影。卓越工程师不仅具备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格,而且善于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复杂问题,具备动手能力强、兴趣专注度高、勇于创新创造等诸多特点,是“工程师中的工程师”。从神舟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巡空到墨子传信,从高铁驰骋到“大飞机”启航,从敦煌文物修复到煤矿瓦斯防治,从天气预报系统到眼科诊疗技术……一件件展现综合国力的大国重器、一项项关涉国计民生的科研成果,无不浇筑着一批批卓越工程师的心血和汗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卓越工程师的匠心,就没有中国创造的伟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现实需要。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当之无愧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但还不是第一强国,与一些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的技术积累、人才积累还不够。也因此,培养一大批各领域的卓越工程师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
从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到提出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从支持“双一流”高校引领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到拟对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进行表彰,党和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工程教育体系,我国的工科在学规模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工程师数量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一。把如此庞大的工科学生和工程师队伍的“一把把种子”播撒到肥沃的土壤里,用心浇灌、悉心管护,假以时日,必将出现卓越工程师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
卓越工程师培养没有成例可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当前,我国一些高校在工科人才培养上,还是习惯于用理科思维统筹教学,对动手实操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训练不足。有的与产业脱节,学生毕业后无法跟上技术革新的脚步。创新体制机制,找到积极面向市场、无缝对接企业的工科人才培养路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都是未来必须集中发力的重要方面。
卓越工程师需要在实干中锻造。相信在有关部门的持续努力下,我国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将获得更加系统的综合培养、训练规划,尽可能多地获得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的机会。此外,在强调卓越工程师培养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学科人才培养的同等重要性。创新创造离不开人文素养、组织管理能力、财会金融保障等,不同的学科人才都将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人口红利既要看总量,又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又要看人才。我国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总和,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卓越工程师红利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此而论,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相反,人才红利正在形成。用积极的政策、市场的逻辑、改革的办法,不断扩大这样的红利,未来的中国必将更具创造力、竞争力。(光明日报)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叶攀】
2023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安哥拉外长安东尼奥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国和安哥拉建交4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中安在反帝反殖斗争中结下了休戚与共的患难情义,在各自发展振兴征程上走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安关系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安哥拉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也为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双方要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推动中安关系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中方愿同安方分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经验和超大规模市场机遇,拓展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医疗卫生、粮食安全等务实合作,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夯实中安友好的民意基础。
王毅表示,中方赞赏安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并支持中方维护核心利益,我们同样坚定支持安方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探索符合安哥拉国情的成功发展道路,愿同安方加强多边协作,推进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建设,打造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安东尼奥表示,安中既是真诚朋友,也是战略伙伴。在两国元首引领下,安中关系不断丰富,合作日益深化。感谢中方为安哥拉战后重建、经济发展、抗击疫情、民生改善给予宝贵支持,为维护非洲和平安全、纠正历史不公发挥大国作用。安方将继续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安中合作互利共赢,重大项目不断成功落地,见证并促进了两国友谊,安方欢迎中国投资,将切实保护中方在安企业和人员安全。愿同中方继续密切沟通协作,共同推进中非合作论坛建设,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交部网站)